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禅悦二首·其二

张问陶 张问陶〔清代〕

门庭清妙即禅关,枉费黄金去买山。
只要心光如满月,在家还比出家闲。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在清幽的家中修持,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,不必花费万金去买山寻求幽静。
只要心性澄明,智慧之光绽放如满月,就算在家被俗世缠身,内心也比出家人清闲。

注释
禅关:禅门,指修禅学道的处所。
在家:佛教专有名词,与“出家”相对。

创作背景

  这组诗写于嘉庆十四年(公元1809年),本首是其中第二首。作者曾任吏部郎中,有“兼济天下”之志,但是朝廷闭关自守。作者本想指陈时弊,但好友洪亮吉的悲惨遭遇让他望而却步,故渐渐失意,遂问津佛学,退隐山谷,于禅机理趣中获得身心的愉悦。

参考资料:完善

1、 姜剑云.禅诗百首.上海:中华书局,2008:75-76

赏析

  本首诗是说明习禅贵有清妙之心,如是,则隐于山林或居于寺庙都是多事。所以“只要心光如满月,在家还比出家闲”只要心地充满慈悲,照彻光明,那么,在家修行更是本质意义上的“出家”。

  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同样是“明心见性”,贵在心性的自得,而非外在的求索。作者认为只要心灵湛然,意静思定,关照自身心性的清净,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,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,而不必刻意追求清谷幽林,深山寂野。

  “只要心光如满月,在家还比出家闲”与上一首中的“八万四千门路别,谁知方寸即西方”都重在言心性澄明,其意旨和理趣可谓互相呼应,一脉相承。佛法告诉我们人的本心本性即是我们通向自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《禅悦二首·其二》是一首七言绝句。诗的前两句说只要心灵湛然,意静思定,那么在庭院清幽的家中修持,同样也可以进入禅关,而不必刻意追求深山寂野;后两句重在言心性澄明。这首诗所阐明的理趣是“明心见性”,传达了诗人作为禅者对于生活与修行的独特见解:即真正的禅悟,并非来源于外在的环境或物质的堆砌,而是源自内心的觉醒与澄明。

张问陶

张问陶

张问陶(1764—1814) ,清代杰出诗人、诗论家,著名书画家。字仲冶,一字柳门。因善画猿,亦自号“蜀山老猿”。嘉庆十九年(1814)三月初四日,病卒于苏州寓所。其生平事迹见《清史稿》卷四八五《文苑》、《清史列传》卷七二《文苑传三》、胡传淮著《张问陶年谱》、《张船山书画年谱》等文献。张问陶著有《船山诗草》,存诗3500余首。其诗天才横溢,价重鸡林,与袁枚、赵翼合称清代“性灵派三大家”,被誉为“青莲再世”、“少陵复出”、清代“蜀中诗人之冠”,也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。 301篇诗文  18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秋心三首·秋心如海复如潮

龚自珍 龚自珍〔清代〕

秋心如海复如潮,惟有秋魂不可招。
漠漠郁金香在臂,亭亭古玉佩当腰。
气寒西北何人剑,声满东南几处箫。
斗大明星烂无数,长天一月坠林梢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围炉夜话·读书积德事长亲贤

王永彬 王永彬〔清代〕

  富不肯读书,贵不肯积德,错过可惜也;少不肯事长,愚不肯亲贤,不祥莫大焉!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闰中秋玩月

慧霖 慧霖〔清代〕

禅边风味客边愁,馈我清光又满楼。
一月可曾闲几日,百年难得闰中秋。
菊花信待重阳久,桂子香闻上界留。
遮莫圆明似前度,不知谁续广寒游。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